彩釉玻璃廠家告訴您智能手機現在使用的液晶屏的玻璃厚度以200μm為主流,這個厚度的玻璃容易彎曲,很難使用機器人搬運?,F行制造工序首先要在厚度達到400~500μm的玻璃基板上形成液晶顯示元件,然后用氫氟酸浸泡玻璃,通過化學拋光的方式,使玻璃基板的厚度減至200μm。但這種方法能實現的較小厚度為100μm,而且須使用高毒性的氫氟酸,在環境成本方面是一個沉重的負擔。
從成本和可行性考慮,理想的制造方法是,先將超薄玻璃粘在搬運用玻璃基板上,在完成TFT制造工序、彩色濾光片制造工序、封裝工序后,再從搬運用玻璃基板上剝離超薄玻璃。但在實際操作中,粘合劑接合無法耐受300度以上的加熱處理,不使用粘合劑的直接接合則需要實施400度以上的加熱加壓,在后續的加熱處理中,粘合的強度會加大,因此接合面很難剝離。
此次開發的方法是,用離子束在玻璃的一個表面形成幾納米厚的硅膜,使玻璃表面先暴露于含水的氮氣環境中,然后回到真空或干燥的氮氣環境中,通過擠壓2張玻璃,使其實現常溫接合。玻璃表面的硅膜會與氮氣中的水分反應產生羥基,起到粘合劑的作用。
接合后的剝離是通過在接合面上制造裂縫進行機械剝離。中空玻璃供應商告訴您因為在高溫加熱處理時,羥基會分解產生氫氣,在接合面上形成大量微孔(泡沫狀空隙),使接合面的強度減弱,因此,在500度下進行90分鐘的加熱處理后,接合面的強度不會增強,可以實現機械剝離。